研究生导师 石芝喜 简介 



一、基本信息

  石芝喜,男,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物理治疗科主任;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职称;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03年康复医学治疗专业毕业。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物理治疗及相关管理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扎实,曾到台湾及香港等地访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物理治疗,如脊柱侧弯、脊髓损伤、脊肌萎缩症(SMA)、脑卒中及骨关节损伤(足踝方向)等病种的诊疗。获Schroth脊柱侧弯矫正治疗国际认证、及BSPTS脊柱侧弯矫正治疗等资质认证。2019年至2022年,作为主要组织者先后举办脊柱侧凸综合矫正学习班5期,学术会议6场。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1.专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2.研究方向:脊柱侧凸矫正;足踝生物力学矫正;脊髓损伤康复;辅助器具应用。 

三、主要研究成果(近五年)

(一)著作与教材

  参编:《烧伤康复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康复医学基础》高教出版社出版;《运动疗法》、《康复评定》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二)主持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5项,分别为:《踝足矫形器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步行、步态影响及机制研究》(编号:B2022316);2.《凹侧筋膜按摩手法松解及三维特定矫正技术对中重脊柱侧弯疗效的观察及机制探索》(编号:20232019);3.《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步态的影响研究》(编号:A2016347已结题);4.《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的影响》(编号:B2018077已结题);5.《轮椅太极对A-B级脊髓损伤坐位下臀部受压中(COP)及躯干稳定性的影响》(编号:20162037已结题)。参与: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截瘫步行矫形器的开发与应用》。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1.第一作者,步行矫形器对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6.2.第一作者,两种不同的腕手固定重建手部抓握功能对颈6A-B级脊髓损伤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34(6)319-321.3.第一作者,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3)1-4.4.第一作者,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57-61.5.第一作者,手部“肌腱效应”对25例颈6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13,28(2):172-173.6.第一作者,踝足矫形器对下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013,13(11):1017-1018.7.第一作者,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009,15(2):117-119.8.第一作者,四种截瘫步行矫形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07,22(4):382-384.9.第一作者,改进的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在胸5A型脊髓损伤中的应用:1例报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06,21(12):1134-1135等.

(四)获奖成果

  1.“下肢步行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项目主持及第一完成人);

  2.“下肢步行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获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项目主持及第一完成人);

  3.中国康复医学会2017年“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获得者。

(五)专利

  一种主要用于改善踝关节活动度的设施,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四、社会兼职

  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

  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脊柱侧弯与体态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物理治疗学会脊柱侧弯与体态康复分会会长;

  广州物理治疗学会副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民政部康复行业指导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