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 许韶明 简介 



学习简历

1993-1997  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本科

2000-2003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2005-2009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人类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97-2000   广州图书馆员  助理馆员

2003-现在   广州体育学院   助教、讲师

2020-2022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语言学与跨文化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科研课题

1.    课题组成员(第二)参加  2007-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三江并流峡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结项等级为良好;

2. 主持广州体育学院2006年院管科研课题《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与青少年的教养——以藏族社区为例》(06QN01);

3. 主持广州体育学院2009年院管科研课题《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仪式性功能——以藏族社区为例》(09YB0917

4.    课题组成员(第五)参与2012-2014青滇藏交界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动力学研究》;

5.    课题组成员(第三)参与珠海市2014哲学与社科科学课题沧海明珠:淇澳岛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2014085);

6.    主持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2015年教学课题"创新强校工程"下我院大学生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15YB31);

7.    主持广州体育学院2017年院管科研课题《协同创新:论坚毅教育观对体育生性格的培养》(xgy20170);

8.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2015年国家社科出版基金《艽野东南的民族》项目,负责子项目《青藏高原的婚姻与家庭》和《三岩帕错的红教与民族》的子课题研究与撰写;

9.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2019年国家社科出版基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民族多样性研究》项目,负责子项目《卡瓦格博转山内外的家庭经济》的子课题研究与撰写工作;

10. 主持2021年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一二五项目《广州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2021GZYB34);

11. 主持2022年广东省社科科学规划一二五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卡瓦格博转山内外的家庭经济》(GD21HSH01


论文与著作

一、论文

1. 论文《异化: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鲁迅小说两英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载《肇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 论文,《论青藏高原和南亚一妻多夫制的起源》,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 第1期;

3. 论文,《论三岩的树葬》,载《西藏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

4. 论文,《人类学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功能》,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 论文,《论卡瓦格博转经圈》,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 论文,《论传统社会的仪式性功能--以藏族三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例》,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10年第4期;

7. 论文,《藏族亲属称谓研究——以藏东南部三村为例》,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8. 论文,《论情景喜剧双关语在英语课堂的运用——以<老友记>为例》,载《海外英语》2018年第9期;

9. 论文,《从<山海经>看我国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10. 论文,《亮点、硬伤和遗憾——<宁化县的普庵教与地方宗教仪式>》,载《宜春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1. 论文,《多维度与重节点——喜马拉雅山麓及青藏高原腹地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的人类学阐释》载《青藏高原论坛》2019年第1期;

12. 论文(第二作者),《再论三岩的社会控制:从法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视角》,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CSSCI)2019年第1期;

13. 论文,《走钢丝:民族本性与民族边界--论<客家:华南汉族的民族性与边界>》,载《嘉应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二、著作

1.   译著(第二作者),《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   专著(第一作者)《整体稀缺与文化适应 : 三岩的帕措、红教和民俗》,2013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专著(第二作者)《青藏高原的婚姻与土地:引入兄弟共妻制的分析》,2012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4.   专著,《卡瓦格博社区的家庭生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